当前位置: 首页>>公司新闻>>正文

国际品牌ArtsB2C阿特斯油画艺术总监座客广电集团闽南之声

2014-07-08 15:48:15

82

【7月8日嘉宾名片】林君伟(博客),泉州永春青年油画家。阿特斯(厦门)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油画艺术总监。泉州永春的美景美食和文化孕育了优秀的永春青年,本期节目,我们一起走进永春,走进林君伟的艺术道路。

83

【关于永春】永春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,是国务院首批开放县之一、全国卫生县城、中国芦柑之乡、全国生态县城、国家绿化县城。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南,泉州市西北部,戴云山脉东南麓,东接仙游县,西连漳平市,南和南安、安溪两县市接壤,北与大田、德化两县毗邻。永春县全境呈带状,东西长84.7千米,南北宽37.2千米,总面积1451.8平方千米,人口54.72万。县内以汉族为主,有壮、回、畲、高山等少数民族。永春自古以来有 “四时多燠”,气候素有“万紫千红花不谢,冬暖夏凉四序春”的美誉,故称永春;“众水会于桃溪一源”,故名桃源。

84

 

永春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西部系戴云山脉主体部份,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8座,雪山(海拔1366米)为最高;东部地势呈阶状。永春境内山多地少,地势趋西北高东南低,著名的戴云山脉绵延全境。

境内以蓬壶马跳为界,分为东西两部分。西部多山,有1000米以上山峰58座,地貌资源丰富,分布有火山岩地貌、石灰岩地貌、花岗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,是永春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。东部属闽东南沿海隆起地区,呈阶梯状,以丘陵和河谷为主,沿桃溪散布着串珠状的山间小盆地,是永春县重要的经济文化带。

85

永春各姓的祖先大多数来自中原,宋朝始有人口记载。明洪武间(1368—1398)全县丁口21000多人。至永乐间(1403—1424)锐减为6600多人。此后100年间保持在5000至6000左右,明末为7000多人。清乾隆间(1736—1795)全县有28000多丁口,道光九年(1829)激增至297341人。民国23年(1934)为18万多人。中间起伏较大的有:明洪武到永乐不过40年左右,减少14337口,即下降68%;从万历到清乾隆约150年间,增加20703口,即增长2.84倍;从乾隆到道光九年不足100年,激增近27万人(即使丁口与人口的比例为1∶2,也激增24万人);从清道光九年到民国23年共105年,又减少11万多人。总之,从明初至民国期间永春人口数大起大落,是不稳定的,但原因难以查清。

86

新中国成立初期,永春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。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,一般年增长30—50‰。7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,年增长率一般在10—20‰之间。

截至2010年,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68205人(含县辖区内居住的户口待定人口)。全县常住人口为452217人,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16781人对比,十年共减少64564人,年平均递减1.33%。全县常住人口中,汉族人口为449386人,占99.37%;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831人,占0.63%。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各少数民族人口共增加331人,增长1.24%。

城区有宋代以来所建的“五星井”(金井、银井、五井、龙井、虎井)。西郊许港为宋代石鼓码头遗址。西部帽顶山寨是清代林俊农民起义军根据地,大鹏山有垂云寺。美魁堂为1929年朱德率红四军进驻横口乡福鼎村时旧址。东关镇东关桥(通仙桥)是始建于宋代的长廊屋盖梁式桥。康山、九兜山、大宗山等有商周文化遗址,蓬山(五斑山)有普济寺,陈岩山有仙洞。名胜古迹还有桃溪惠明寺、百丈岩马氏庙、留安塔、文庙。现又新开发呈祥东溪大峡谷,等一系列生态景区。

节目礼品:阿特斯艺品馆提供的《江南水乡》。

1